福州財神廟:財神文化 情系兩岸
2025-02-21 09:14:20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馬麗清 林雙偉
福州財神廟外景。
農歷正月初五,民間素有“迎財神”的習俗。每年這個時候,許多人便會聚集在晉安區新店鎮西園村,因為在這里有座香火不斷的福州財神廟。
福州財神廟以道教財神文化為主,在海峽兩岸擁有著眾多信徒。這座古廟不僅是祈福圣地,也是連接兩岸民眾心靈紐帶之一。2024年11月,這里成功入選福州第二批臺胞尋根示范點。本報《臺胞尋根工程》專欄第21期為你講述福州財神廟的故事。
始建于唐末
千年香火不斷
福州財神廟始建于唐末,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廟內專供財神爺趙公明。我國民眾供奉的財神中,趙公明被公認為華夏第一正財神。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乙龍虎玄壇真君”,統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財寶。
福州財神廟位于晉安區西園村,坐落于龍山與伏虎崗兩谷坡之處,形勝獨特,環境尤佳。廟門有聯曰“身坐回龍地,駐鎮伏虎崗”,提綱挈領總結了地理優勢,可聚集四方財氣。
廟前有兩棵挺拔的古榕,茵茵綠茂。它們已守護古廟數百年,最高的樹齡達450年之多。兩棵古榕皆被列入福建省城市第一批古樹名木目錄中。
廟內單獨建立觀音閣和文昌閣。相傳民族英雄林則徐年少時在西園村讀書。后來,村民在財神廟左側專建文昌閣,希望文運昌盛。除供奉財神趙公明外,廟內主殿還供奉四大將軍、四大天尊和李大臣以及五路兵馬和趙財神的坐騎虎爺。
供奉財神的風俗盛行于明清和民國時期。財神又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其中比干代表著文財神,趙公明和關羽則是武財神的代表。供奉紅臉財神關公,是希望化義為利,這也是關云長義氣沖天的道德特質;供奉武財神趙公明,則是希望公平公正,在商業競爭中以信用走天下。
民俗活動為橋
深化心靈契合
福州財神廟通常在正月初一、正月初五、農歷三月十五(趙公明誕辰)等日子開展民俗活動,皆為了賜福招財。農歷每月的初一、十五,廟內還會開展“拜文昌、興文運”活動。
作為道教財神文化的代表,福州財神廟也深受海峽兩岸民眾喜愛。2011年開始,福州財神廟與臺灣新北市五路財神廟互組團隊,互訪參拜。2013年,臺灣五路財神廟住持專程將臺灣的五路財神金尊安奉在福州財神廟。
自2014年起,臺灣道教會每年都組織數批敬香團來福州財神廟朝拜。2017年6月,臺灣中華道教聯合總會(中壇元帥聯誼會)共8家宮廟一行,組團到福州財神廟進香。2018年6月,臺灣月老祖廟、受鎮月老宮、臺灣桃園白沙屯媽祖聯誼會進香團,到福州財神廟進香祈福。
如今,財神廟不但與西園村軟木畫、地術拳、同利肉燕等非遺有效結合,打造獨特文化圈,而且展開了“傳統文化民俗踩街表演”“祈福慶壽法會”“尋根謁祖民俗文化聯誼”等一系列對臺民俗文化交流活動,促進兩岸民間交流,深化文化認同。
2023年2月,福州市道教協會舉行“榕臺春燈賀佳節,人間至味是團圓”聯誼活動,臺胞臺屬相聚福州財神廟歡度元宵佳節。
“迎財神”表演活動以閩臺獨有的春節民俗文化方式開展。福州財神廟已連續多年依托“正月初五迎財神”這一民俗文化資源,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演,豐富福州市民、來閩游客和留榕過年臺胞的年俗文化活動。
2024年2月,在榕臺胞慶元宵聯誼活動在福州財神廟舉行,兩岸同胞齊聚一堂,共慶佳節。
2024年7月,“同心同源、福澤兩岸,尋根謁祖祝壽民俗文化聯誼活動”在福州財神廟舉行,兩岸民眾共同祈愿兩岸和平、人民安康、事業興旺。
福州財神廟有關人士表示,財神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兩岸同胞共同祭拜財神趙公明,對于促進兩岸同胞民間信仰交流、密切同胞感情、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未來,福州財神廟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更加努力團結深化對臺交流合作,讓財神廟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共繪兩岸越走越親、越走越近的美好圖景。(記者 馬麗清/文 林雙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