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 >> 海青動態

        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落幕 臺灣高校作品獲金獎

        2024-08-16 08:30:08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傅亦靜 唐蔚嬙 包華

        15日,“中建海峽杯”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落下帷幕。記者從頒獎儀式上獲悉,淡江大學的作品《融 聚》獲得金獎,湖南大學的作品《逸方亭》和中國礦業大學的作品《筑·波》分獲銀獎,廈門大學的作品《峰回路轉》、臺北科技大學的作品《瑯瑯雅韻》、福州大學的作品《旋合·融境》分獲銅獎。

        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落幕 臺灣高校作品獲金獎評委現場評審作品。記者 包華 攝

        本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以“融·構”為主題,旨在深入挖掘“融”的內涵,通過文化與歷史、傳統與現代、情感和藝術的融合,找尋設計的不朽力量。來自兩岸14所高校的未來建筑設計師們同臺切磋,在72小時內,他們以材料為墨,以創意為筆,通過文化或歷史環境的介入,將多元元素、獨特風格與深邃思想精妙融合,把奇思妙想化為現實。

        在眾多佳作中,淡江大學1隊的作品《融 聚》以獨特的創意和文化內涵脫穎而出。在馬尾紅光湖畔放眼望去,淡江大學1隊打造的實體建構酷似馬鞍,高低錯落。要問《融 聚》靈感來自何處,淡江大學1隊成員陳宗渝告訴記者,作為第二次參賽的選手,他去年參觀三坊七巷時被飛檐翹角的馬鞍墻所吸引,由此激發了他的設計靈感。

        “馬鞍墻是福州較為常見的特色建筑,我們致力于將作品與當地文化深度融合。因此,在設計中提取馬鞍墻的線條,作為區分內外空間的界線,既保留了文化符號,又賦予了設計以通透靈動的氣質。”陳宗渝進一步解釋道,“同時,我們也充分考慮了紅光湖公園的實際需求,兩側延伸出的結構,為人們提供了交流互動、休憩放松的空間。”

        作為大賽的評委,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玉坤評價道:“《融 聚》不僅造型美觀、結構穩固,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將福州傳統建筑的美學精髓和當代社會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展現了建筑作為人類空間與自然環境之間的橋梁的深刻內涵。”

        14支隊伍的作品各具特色,但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在建構中巧妙融合了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度。正如張玉坤所說,“建構大賽中每個和諧宜人、具有文化傳承意涵的建構作品都值得細細品味”。臺北科技大學以閩南紅磚建筑與海洋生活為主題,創造出傳統與現代、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體驗空間《瑯瑯雅韻》;福州大學作品《旋合·融境》結合五行布陣排列,將陰陽交融設計貫穿構筑物,實現多重空間融合……據了解,本屆大賽在馬尾紅光湖公園舉行,14件作品均留在公園供市民、游客使用。

        “中建海峽杯”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自2014年開辦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十一屆,成為海峽兩岸知名的建構品牌活動,為兩岸青年學生提供了交流思想、切磋技藝、展示風采的舞臺。(見習記者 傅亦靜 記者 唐蔚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