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打拼勵青春 融合發展創未來——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峰會側記
2024-08-16 08:48:58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唐蔚嬙 馮雪珠 蔣雅琛
兩岸青年在峰會上共同唱響峰會主題曲《青春海峽》。
15日,作為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重要活動之一,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峰會在福州舉辦,本屆峰會以“攜手打拼勵青春,融合發展創未來”為主題,1100名兩岸青年歡聚一堂。
峰會上,“新老”臺青代表分享了他們走進大陸、感悟大陸、深耕大陸的故事,暢敘各自的奮斗感懷,在兩岸青年融合發展的“故事集”里再添動人篇章。
2024巴黎奧運會冠軍李雯雯、李發彬在現場分享他們的奮斗經歷。
第一篇章:來!親觸大陸!
“我可以自豪地說,來大陸讀書是正確選擇。”到大陸求學已經4年,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鄭雅羚還是不斷地刷新著認知。這位臺灣姑娘,在大陸找到了人生的廣闊舞臺。
鄭雅羚說,在大陸的學習經歷大大拓寬了她的視野,有機會參與馬英九訪陸期間座談交流,并且在擔任翻譯的過程中,有幸接觸到聯合國官員,并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等高水平的國際活動。“我想對所有臺灣小伙伴們說,來!親觸大陸,這里不僅有美景美食,還有美好的未來。”
交流需要契機。對于臺灣青年陳瑪莎來說,與廣西女孩韋肖佳祺的相遇就是那份契機。
陳瑪莎來大陸之前是一名泥瓦工,2019年,她在臺灣高雄市偶遇了在做田野調查的廈門大學研究生韋肖佳祺,此后兩人一直保持著聯系。2021年,自媒體短視頻迅速發展壯大,兩人商量后決定結伴嘗試自媒體創業。如今,她們已經走過大陸50多個城市,拍攝了近兩百條視頻,采訪了100多名有趣的人。陳瑪莎的抖音賬號有14萬粉絲,所發視頻獲220多萬個贊。
峰會現場,陳瑪莎還分享喜訊:她們的“海青限定甜不辣”小吃攤快閃來到福州青年廣場了,希望能通過互聯網讓更多人了解到福州的城市魅力。
在國際的舞臺上,也有一群兩岸青年以實際行動,攜手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跆拳道奧運冠軍陳中在現場分享參與兩岸青年交流的故事和感受。
跆拳道奧運冠軍、中國跆拳道協會副主席陳中分享了奪冠故事。“2000年,我為中國奪得了第一枚跆拳道奧運金牌。2002年,中國臺北的跆拳道拳手到北京,加入我們的隊伍一同備戰奧運。2004年,我們在跆拳道比賽中各自擊敗對手,雙雙奪冠,這也是中國臺北在奧運史上贏得的第一枚金牌。”陳中說,希望有更多臺灣青年能通過海青節這樣的平臺,接觸大陸,了解大陸,共同進步。
臺灣青年現場分享在大陸求學、生活的感受。
第二篇章:愛!情滿海峽!
在大陸追夢的過程中,臺灣青年不僅感受到了廣闊的發展機遇,也在奮斗、拼搏中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收獲了師生情、友誼和愛情。
這次峰會,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蔡佩紜帶著“閨蜜團”亮相舞臺,這其中有她的“搞錢閨蜜”曾于庭、“最佳閨蜜”魏君丹……她們陪伴著蔡佩紜從幼師轉型為教育機構創始人,再從教育機構創始人升級為青年創業促進會領頭人。
從事教育多年,蔡佩紜收獲了學生們滿滿的愛。15日的舞臺上,蔡佩紜與她6年前的學生Tank再度重逢。Tank是蔡佩紜的英語培訓機構的首批學員,起初他的父母對他充滿擔憂,怕他不能融入新的環境,每天在教室門口陪著他上課。
“我從來都不會放棄一個小朋友,因為我相信奇跡每天都在發生。”抱著這樣的信念,蔡佩紜對Tank加倍關愛,幫助他樹立了學習英語的信心。
6年之后的海峽青年節峰會舞臺上,Tank用英語向蔡佩紜問出了已經知曉答案的問題:“Doyoulikeme?”并得到了蔡佩紜堅定的回答:“Yes,Ido!”
有“閨蜜團”,當然也有“兄弟團”。臺灣律師、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林浩鼎帶著他的“兄弟團”也來到現場,有“鐵桿兄弟”徐敬、“智囊軍師”王輝……他們不僅分享了在大陸并肩作戰的暖心故事,也表示他們“兄弟團”將以這次海峽青年節峰會為起點,繼續攜手同行。
蘇郁(右)與妻子一起登臺分享代表中國隊出征劍道世錦賽的故事。
第十九屆世界劍道錦標賽中國隊唯一的臺灣選手、在福建開設道館的“90后”劍道達人蘇郁程與大陸妻子朱婷在福建相知、相識相愛。在妻子朱婷的鼓勵和支持下,今年7月蘇郁程代表國家隊出征世界錦標賽,并和隊員一起以小組第一的成績進軍16強。
蘇郁程表示,妻子朱婷的愛一直是他前進的動力,接下來他將更加刻苦地練習劍道,希望三年之后參加下一屆世界劍道錦標賽時,能再次為國爭光,為中國隊增添一枚獎牌。
峰會現場,剛從巴黎載譽歸來的奧運冠軍代表李發彬、李雯雯驚喜現身舞臺,引起現場一陣歡呼。兩位舉重冠軍分享個人奮斗經歷和參加巴黎奧運會的精彩花絮,鼓勵兩岸青年拼搏進取、勇創佳績。
李發彬寄語兩岸青年:“我們的青春本來就是用來奮斗的,無悔青春,不負韶華。”
臺灣青年的“兄弟團”以及“閨蜜團”分享在大陸的創業成長經歷。
第三篇章:躍!智啟未來!
在新質生產力的驅動下,大陸高新技術飛速發展,越來越多臺青看到了其中的機遇,表露出希望參與其中的想法。不過,對于這趟西行的旅程,他們難免會有顧慮——大陸高新技術究竟發展得如何?怎樣才能更好地融入其中?前輩們的經驗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
來自臺灣臺北的陳長杰“登陸”已有20余年,目前在網龍網絡公司任副總裁,他的出場頗有賽博風格——由身在元宇宙空間的數字人唐鈺進行介紹。
雖然沒有技術背景,但是陳長杰將自己定義為“AI新質家”。他帶領團隊開發的積木互動沙盤,在今年召開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吸睛無數。“我們先用積木還原歷史場景,再加入了AI表演與AR技術,讓學生拿著平板電腦或戴上AR眼鏡,就能在虛實融合的畫面中沉浸式感受李白筆下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他認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應以創新為主導,也鼓勵兩岸青年打破邊界、迎接風口。
“好年華 聚福州”是不少兩岸青年科技人才共同的心聲。15日,就有這樣4位臺灣科技青年通過自己的追夢故事向青年們發出向“新”而行的號召。
“大家好,我是來自閩都創新實驗室李俊諭,是一名晶體研發高級工程師。”
“我是張俊一,世界上最小的二維碼模組就是我在新大陸做的。”
“我是來自漢特云的陳文強,曾經服務于北京冬奧會的機器人‘笨小寶’就是我們研發的。”
“我是福大北斗的楊華煒,北斗導航系統時刻為漁民保駕護航。”
剛出場,4人用一句話概括了他們融入大陸新質生產力發展浪潮、實現自我價值的經歷。身處科技發展的最前沿,他們是大陸高質量發展的見證者,也是親歷者。“智能機器人已經成為人類的好伙伴,它們無處不在地服務人類”“北斗曾經是高高在上的尖端科技,如今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們呼喚更多兩岸青年投身創新創業,接續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臺灣青年在峰會現場。
【觀點】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仇開明:當前,祖國大陸正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景光明。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為兩岸青年成長、成才、成功創造更好條件。希望兩岸青年同心同行,攜手打拼,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貢獻青春力量,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注入青春智慧,為推進祖國統一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添青春活力。
金門縣民意代表陳玉珍:作為一個從二十幾歲就來到大陸發展的臺灣人,多年來我目睹了大陸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北大求學期間,讓我認識了許多至今仍珍惜的朋友。我想對臺灣的年輕朋友們說,大陸的發展不僅僅是我們從媒體上看到的那些報道,它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希望大家能多走走、多看看,親身體驗這里的變化。兩岸之間的合作對未來的國際競爭至關重要,年輕人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新黨副主席李勝峰:海峽青年節這樣的活動要多多辦,盡量辦!大陸積極應對形勢變化,主動舉辦海青節這一大型的、多元的青年交流活動,對年輕人來講太有意義了。這種兩岸青年面對面的交流是打破刻板印象、消除隔閡的最佳途徑,能夠刷新他們之前對大陸的印象,讓青年成為兩岸溝通的紐帶,打破兩岸交流阻礙項。
野禮傳媒共同發起人林明正:對兩岸的青年來說,能有一個像海青節這樣的交流平臺非常重要,很多臺灣青年期望在大陸獲得更多發展機遇,但是他不知道該怎么來,同時也對如何申請學校、如何找到工作感到迷茫。通過海青節這樣的平臺,通過親眼所看和大陸青年的經驗分享,能夠知道如何來大陸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這些已經來到大陸的臺灣青年,也可以將他們的經驗分享到臺灣學生常用的社交平臺,幫助更多臺灣青年了解和適應大陸的發展環境。
中國國民黨馬祖青年工作委員會總會長、南竿鄉民代表陳彥锜: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海峽青年節,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到了兩岸青年廣泛而深入的交流熱情。福州和馬祖一衣帶水,馬祖青年常來福州采購生活用品、進行娛樂休閑活動,福馬青年在生活及體育方面也有頻繁的交流。希望接下來福馬青年不斷拓展交流領域、加深交流合作,為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作出新的貢獻。
臺灣歌手魏暉倪:每一次來福州參加海青節我都感覺特別興奮,因為能在這里了解臺青在大陸發展的最新情況,還能接觸到在體育、醫療、教育等其他領域打拼的青年朋友。今年海青節特別重視讓臺青講述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一點很棒。從他們的故事中,我也看到了勇氣和堅持,激勵我繼續在大陸追逐自己的夢想,相信也能給予更多人精神的滋養,鼓舞大家明年再來遇見新的朋友。真誠地希望更多臺灣小伙伴來大陸看看,給自己一個機會遇見更棒的自己,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很喜歡福建,每次只要想家我都會來這里,希望明年還能來參加海青節。
臺南大學學生會會長林彥良:這次參加海青節,我感受到許多溫暖,組委會幫我們做了很多貼心、周到的安排,讓這趟行程收獲滿滿。尤其是參觀閩都創新實驗室以及一些智能工廠,讓專攻物聯網和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的我看到了這些技術在大陸的蓬勃發展。有朝一日我希望自己能來大陸就業,目前已經在尋找到高校擔任教職的機會。未來,我希望自己不僅能在這里發揮所長,同時也能作為橋梁,吸引更多臺灣青年來到大陸發展。我認為,兩岸青年的融合其實并不是問題。雖然我們隔著海峽,但是走到一起時已經不分彼此了。最重要的是出發,來到這里,眼見為實,真實地感受大陸。
臺灣師范大學工研所大九學堂學員、班級代表趙天愷:來福州已經三四回了,這些年也走了福建不少地方,但是每次來都有大開眼界的感覺。尤其這次到企業參訪,看到工廠里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的程度已經相當高了,讓學習電子工程的我更加興奮。對于臺青而言,大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在臺灣已經有過創業的經驗,希望未來能把我的方案帶到大陸來,在這里實現。想想爺爺當時孤零零一個人來到臺灣,現在我和這么多小伙伴一起來大陸,大家和樂融融,幸福感特別強。
臺灣大學學生曾湘菱:2019年我來到福州實習,在與當地的社會工作者交流中得知他們正在培育一個青少年社會服務團體。5年后,他們不僅成功組成了一個團體,而且已經在社區內開展志愿服務。這讓我看到了大陸社會工作發展的前景,未來我希望用自己在臺灣從事社會工作的經驗,參與到大陸社區營造中。
臺北大學大九學堂學員、學生議會議員王執中:我走過大陸很多地方,比如重慶、甘肅,但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福州參加海峽青年節。活動中我參觀了福州很多地方,發現福州竟然和臺灣那么相像,不論是氣候、飲食、文化都有一種親切感,就像沒有離開臺灣一樣。當然,福州也有和臺灣不同的地方,這些還期待臺灣青年實地探索,發現大陸的精彩。
(記者 唐蔚嬙 馮雪珠 蔣雅琛 照片均由記者林雙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