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 >> 兩岸交流 >> 交流交往

        連馬名師聯手 福州首款“兩岸魚丸”橫空出世

        2023-09-28 08:24:31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林文婧 池遠

        連馬名師聯手 福丸飽含鄉愁?

        福州首款“兩岸魚丸”橫空出世

        海峽兩岸一家親,連馬兩地親上親。在27日舉行的2023年福州(連馬)魚丸文化節上,福州首款“兩岸魚丸”產品正式投入市場,意味著這一兩岸最厚重的鄉愁味道將以商品的形式飄向更廣闊天地,融于福馬“同城生活圈”,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連馬名師聯手 福州首款“兩岸魚丸”橫空出世兩岸代表制作“兩岸魚丸”。記者 池遠 攝

        連江縣是祖國大陸距離馬祖最近的地方。連江黃岐古稱里山,馬祖古稱外山,兩地最近處僅4.8海里。作為福州魚丸發源地和主產地,連江創造了“全國每四粒魚丸有一粒來自連江”的成績,有著“中國魚丸之鄉”美譽。

        這是一次載入史冊的牽手。在美食非遺技藝展示區,福州市級非遺項目連江黃岐魚丸制作技藝傳承人林禹和馬祖鄉親曹維翰共同展示兩地魚丸制作技藝,并聯合推出福州首款“兩岸魚丸”產品,標志著該產品正式走向產業化生產、市場化運作。

        記者看到,“兩岸魚丸”產品一半是黃岐魚丸,一半是馬祖魚丸,外包裝上印有“福丸系鄉愁 兩岸一家親”“兩岸魚丸非遺傳承人手工制作”字樣,還配以兩岸地標性燈塔、中華鳳頭燕鷗以及海浪沙灘圖案。

        “四年之約終成真,兩岸非遺再續情緣!”27日,林禹和曹維翰興奮地分享著喜悅之情。據介紹,魚丸是兩岸共同的美食和鄉愁,又稱福丸。魚丸的“魚”,寓意“年年有余”;魚丸的“丸”,在福州方言中與“圓”諧音,寓意“團團圓圓”,是逢年過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

        2019年,林禹和馬祖鄉親曹常斌一同入選福州市第四批非遺項目(連江黃岐魚丸制作技藝)傳承人,開啟合作發展之路。

        今年初,作為兩岸民眾來往的“親情線”和“民生線”,連江黃岐至馬祖白沙“小三通”客運航線復航。“兩岸魚丸產業做大做強的黃金期來了!”林禹和曹常斌一合計,決定向市場推出一款“一魚兩吃”的魚丸,讓消費者一次購買即可品嘗兩岸魚丸。

        兩岸魚丸的外包裝由曹常斌的兒子曹維翰操刀設計。“包裝上兩個標志性燈塔照亮的是回家的路,溫暖的是兩岸民眾的心,這是設計之初,我們不謀而合的理念。”林禹說。

        在這款兩岸魚丸中,黃岐魚丸以新鮮的鰻魚和鯊魚為主要原料,馬祖魚丸則以新鮮的馬鮫魚為主料。輕輕一咬,魚鮮肉香,汁水豐盈。

        選魚、解魚、剁魚泥、打魚漿、舀魚丸、煮魚丸……27日活動現場,接過父輩接力棒的曹維翰不敢懈怠,與林禹一道為現場觀眾呈現“從一條魚到一粒丸”的全過程。

        “又一次吃到帶有家的溫度的食物,這是媽媽的味道,永遠不變的是鄉愁!”結束一陣忙碌后,曹維翰一連吃了數粒魚丸。上一次吃魚丸,還是今年“五一”假期回馬祖吃著母親親手包的魚丸。他說:“馬祖魚丸的根在連江,魚丸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子子孫孫都應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27日,“連江黃岐魚丸制作技藝”傳承示范基地落地連江魁龍坊文化街區。“我們會再接再厲,積極申請省級的非遺傳承人,打造魚丸觀光工廠,把兩岸最正宗的魚丸制作技藝通過互動傳承下去,將福丸推向世界。”林禹和曹常斌的想法再次不謀而合。

        中秋將至,月是故鄉明。今年中秋,曹維翰打算回馬祖與家人團聚,將此次魚丸節上所見所聞所感與家人分享。當連江牽手馬祖,當馬祖魚丸與連江工藝碰撞,濃郁的魚丸香飄蕩,或許這就是“兩岸一家親”的味道。(記者 林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