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六屆海峽青年節

        兩岸“織女”7年之約:雙錦“合璧”共傳民族文化

        2018-01-02 10:25:51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吳偉峰、連美惠、賀卡三人合影。 胡遠航 攝

          中新網昆明12月30日電 (記者 胡遠航)30日,元旦小長假第一天,云南省博物館一樓的展廳內,兩岸“合璧”的精美織錦“壯太同紋錦”,吸引眾人駐足。

          這一織錦,采用“中國四大名錦”之一的壯錦與臺灣太魯閣錦共有的圖樣為基礎設計而成,以蠶絲為底,絲、毛線挑花,佳麗厚重。它背后,還有著一段長達7年的美麗“約定”。

          這個約定,緣起臺灣“織女”連美惠、廣西織繡發展研究會會長賀卡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長吳偉峰。

          圖為連美惠向昆明市民介紹“壯太同紋錦”。 胡遠航 攝

          “多年前的廈門文博會上,我對太魯閣錦一見如故,就賴在連美惠他們的展位上。”吳偉峰回憶稱。彼時,他是一名資深壯錦研究者,也是一名“織男”。

          “看第一眼就覺得太魯閣錦與壯錦很像,親近感油然而生,”吳偉峰說。

          連美惠則稱那次相識是一個美麗的約定,“聽吳偉峰描述壯錦后,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去廣西走走,看看遠隔千里的兩種織錦是不是真的有相似之處”。

          2010年,連美惠受吳偉峰邀請去廣西,第一次看到賀卡收藏的壯錦,發現兩種織錦部分紋樣驚人的相似。隨后,她和賀卡一起開始多年的尋訪之路。

          圖為精美的“壯太同紋錦”制品。 胡遠航 攝

          “我們跋山涉水,一個寨子一個寨子地走,系統收集廣西各地壯錦的工藝、紋樣等方面資料,驚訝地發現壯錦和太魯閣錦無論是材質、工藝,還是圖案和功能用途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相似度。”連美惠說。

          賀卡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她們每每找到兩種織錦共同圖案時的樣子。“‘一樣的,真是一樣的’,大家止不住地激動。”賀卡說,后來,她去到臺灣花蓮,也覺得像回家一般。

          “明明相隔千里,卻如此相近。”連美惠和賀卡告訴記者,為了讓這份緣分結成正果,她們相約讓雙錦“合璧”。

          2017年4月,“壯太同紋錦”在歷時3年的設計創作后面世,出現在相約已久的“桂花與壯太——壯錦與太魯閣錦歷史文化展”上。2017年年底,“壯太同紋錦”的全國巡展之旅開啟,首站便來到少數民族眾多的云南。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壯錦與太魯閣錦的歷史與文化,也希望和大家分享‘壯太同紋錦’的故事。”賀卡說,為了更好地傳承壯錦、太魯閣錦和“壯太同紋錦”,兩岸“織女”們還共同開發契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如今,兩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到傳承織錦技藝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