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七屆海峽青年節

        父女接力27年 書寫兩岸好故事

        2019-03-22 14:52:54來源:福州新聞網

        父女接力27年 書寫兩岸好故事

        蔣佩琪女士正在規劃高爾夫球場的未來。

          福州晚報記者 雷巖平 鄭瑞洋/文 陳暖/攝

          “我是地地道道的連江女兒,不但要說好連江故事、福州故事、福建故事,更要說好我們中華民族的故事。”昨日上午,在2019“連江論壇”暨海峽兩岸(連江)融合發展交流會上,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董事長蔣佩琪如是說。

          27年來,蔣氏父女在兩岸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之橋:建起國際聞名的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地盡其利;蓋成連江首座電梯大樓,貨可暢其流;設立連江又溪獎學金,人盡其才;合資創辦企業,讓花蛤大縣連江告別有蛤無苗的歷史,物盡其用。

          “移”走一座小山丘 建起福州大花園

          福州溫泉高爾夫球場位于連江貴安,占地1043畝,青山疊翠,松濤林海,溪水貫穿球道,幾十種鷺鳥棲息其中,不少來自韓國、日本等地的游客慕名來此。

          “你能想到,27年前,這里只有一塊爛泥地窩在山溝溝里嗎?”這是蔣佩琪對貴安的第一印象。

          1992年,蔣啟弼抱著報效家鄉的迫切愿望,回到了故土連江。

          “父親告訴我,這里要建成福州的大花園,我覺得這是天方夜譚。”蔣佩琪回憶道,“那時要建高爾夫球場,面臨兩大困難:資金大,要兩個多億,因回報慢而不被看好;交通配套落后,擔心建成后無人問津。”

          然而,蔣啟弼用“愚公”精神,讓這一切夢想成真。

          6年時間,這里“移”走了一座小山丘,“移”來了幾百萬方土,又“移”植了一萬多棵樹,一草一木,皆以亞洲之最為標準。這里還斥巨資建了一條3.3公里長的防洪堤,幾十年來守護當地村民免遭水患侵襲。

          球場于1998年正式開業,成為了福州的一張閃亮名片。

          2011年,蔣佩琪跟隨父親的腳步,一起為家鄉開拓這座花園。

          “在我父親看來,最好的投資就是給家鄉留下綠水青山。與其讓這片土地建成一棟棟高樓,不如讓高爾夫球場展示家鄉的好山好水,吸引更多游客以及投資。”蔣佩琪說。

          冬去春來,父女耕耘球場已27年,吸引了來自日本、韓國等世界各地的高爾夫球愛好者,球場也被評為“2017年全國十佳景觀球場”,帶動了福州旅游業發展。

          以高爾夫之名 架起友誼之橋

          從無人問津到名揚四方,這個球場見證了貴安的“蝶變”。

          2018年,球場的“造夢者”蔣啟弼仙逝了,享年80歲。

          蔣佩琪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擔任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的她,想得更遠:以高爾夫之名,拓寬兩岸的友誼之橋。

          “父親為家鄉打造了一座美麗大花園,我打算將它打造成兩岸乃至國際知名的大花園。”蔣佩琪說。

          她將結合福州的惠臺政策、貴安的生態人文資源與臺灣的醫療人才資源,建起兩岸康養人才培育中心等,建設“一帶一路”大健康產業示范基地,讓這里成為國際醫療旅游目的地。該項目分為四期建設,計劃2024年建成。

          蔣佩琪指著一期已完成主體建設的抗衰老生態酒店時,眼里充滿了期待。

          種下愛國的根 培養國之棟梁

          蔣佩琪還有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每次看到臺灣年輕人茫然的眼神,如同無根的浮萍,總讓我感慨萬千。”蔣佩琪說,“我要感謝父親,是他給我種下了愛國愛鄉的種子,讓我不再茫然。”

          “父親是個特別的‘月光族’。他經常化名做公益,導致口袋空空,卻不讓人知。他還愛‘攀比’,比的卻是誰吃的最節儉,而他總能贏過別人,因為午飯是不到10元錢的便當。”談及父親,蔣佩琪眼眶里的淚水簌簌地滑落。

          生前,蔣啟弼老先生擔任臺灣福建同鄉會理事長、臺北福州十邑同鄉會理事長,為兩岸融合發展奔波。

          “正是這些生活點滴,讓我對父親的心意越來越明了。他追求的不是小我的榮華富貴,而是大我——做對祖國有貢獻的事情,尤其是感恩及回饋自己的故土。”蔣佩琪說。

          她要將這顆“種子”播撒下去。

          在2018年連江又溪獎學金頒獎儀式上,身為又溪獎學基金會董事長的蔣佩琪激勵學子:“小至企業,大至國家,國強才能民富,這需要每一個鄉人、國人,為家鄉、為國家努力。”

          連江又溪獎學金是以蔣啟弼先生為代表的連江旅臺鄉賢為紀念吳兆濂先生(別號又溪)創立的,26年來已發放獎學金約150萬元,激勵了1100多名優秀學子。

          每次見到這些學生或者年輕人,蔣佩琪總會講一個故事。

          “我在美國求學時,房東是位猶太人,她每年總是提醒我,別忘了中國的春節。有一次我問她這是為什么,”蔣佩琪停頓了幾秒,加重了語氣,“房東太太說,記得自己的根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的蔣佩琪很忙。她化身“宣傳大使”,拉著臺灣各協會理事長們推廣“尋根”活動,講祖國的好政策,逛福建的好山水,說福州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