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創夢集市舉辦 當三坊七巷遇上臺灣元素
2018-08-17 09:02:52來源:福建日報
臺灣藝術大學學生李蕓設計出了鑲著咖啡豆與福州三坊七巷模型的耳環、手鏈等首飾。
臺灣藝術大學學生王韋涵(左)向游客介紹三坊七巷手機架。
兩岸專家在評選兩岸學子的參賽作品。
臺灣團隊展示在兩岸青年創夢集市中的獲獎證書。
“有人形容三坊七巷的外形像魚骨,南后街是粗大的魚脊骨,縱貫北南,將這片古街區分成東西兩部分。于是,我將魚骨的造型與臺灣少數民族的圖飾結合,設計出了一款融合兩地風情的飾品。”站在展位前,臺灣龍華科技大學的學生何盈璇向游客介紹自己的設計理念。
“鹵肉飯是臺灣美食,你看鹵肉小寶寶化身小人,正歡快地跑進三坊七巷,告訴大家‘榕臺一家親’哦!”臺灣樹德科技大學的學生李采萱是一個美食愛好者,她手拿著自己設計的明信片,向游客娓娓道來。
……
當福州三坊七巷遇上臺灣元素,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10日至12日,兩岸青年創夢集市在福州舉辦,來自兩岸16所高校的學子帶著各自的文創作品亮相三坊七巷等地,展開一場“好福趣”文創商品設計競賽。
榕臺融合
白墻黑瓦、青石地板、鏤空花窗,漫步在坊巷縱橫的福州三坊七巷,臺灣藝術大學學生王韋涵、陳怡庭、李蕓幾乎忘了時間。
“特色美食、在地文化、古跡遺存是認識一座城市的最初元素,三坊七巷蜿蜒狹長的巷子、高聳精致的牌坊激發了我的創作靈感,我將它們融入大家常用的手機架中。”雖然是第一次來福州,但王韋涵被三坊七巷的古樸典雅深深吸引。站在展位前,他向游客介紹自己的構思:“你們看,這款手機架兩頭是牌坊的立體造型,中間是中式屋檐,外形像尺子一樣,將手機放在中間的凹槽里,還可以伸展調節手機的高度,當它被前后拉伸時更像一條曲折幽深的古巷。”
福州魚丸是陳怡庭童年時舌尖上的記憶。“我的爺爺是一名廚師,從大陸到臺灣前,他曾在福州生活過一段時間,對福州魚丸贊不絕口。所以,福州魚丸是我小時候最常吃到的美食。”為了紀念爺爺,陳怡庭設計的文創作品是外形像魚丸的手工香皂。
開間咖啡屋,是許多臺灣青年的夢想,李蕓也不例外。“烘焙咖啡工序繁雜,需要耐心與細心。這就像三坊七巷一樣,正是長時間的淬煉與保護,才造就了這里的人文薈萃。”為了參加此次比賽,李蕓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準備,設計出了鑲著咖啡豆與三坊七巷模型的耳環、手鏈等飾品,將現代與古樸有機結合。
據主辦方、臺灣時際創意傳媒總經理特助王雅芬介紹,此次創夢集市吸引了9所臺灣高校的35名臺灣學生參加,他們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將三坊七巷、上下杭等福州傳統街區與臺灣元素融合,為福州名勝古跡注入創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