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六屆海峽青年節

        辯論,讓彼此更近

        2018-07-26 09:32:00來源:福建日報

        辯論,讓彼此更近

          記者 吳洪 文/圖

          25日,由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臺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圓滿落幕。經過激烈角逐,福建師范大學隊獲得冠軍,臺灣大學隊獲得亞軍,臺灣世新大學隊獲得季軍(上圖)。

          “一份情跨越千里長,一份意隔海相互守望,一灣海峽兩岸學子情誼深長……”當由兩岸學子共同創作的主題曲《思辨》響起的時候,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廈門大學、臺灣大學、臺灣長庚大學、臺灣中山大學等16所兩岸高校的77名辯手緊緊相擁、互道珍重。

          海峽辯論賽,臺上是對手,臺下是朋友。在福建師范大學的辯手李新宇看來,每一場辯論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尊重對手就要認真面對每一場比賽,這也讓我們在臺下的每一次暢談,都更接近彼此的內心”。

          “這是我第一次來福州,感覺非常親切,一樣的語言、一樣的習俗,所以才能發揮這么好。”臺灣世新大學的辯手陳韋蓉獲得了最佳辯手獎,每場比賽過后,她都會與大陸辯友互加微信好友。“這次來認識了不少大陸朋友,他們引經據典、出口成章,好酷!”陳韋蓉稱贊大陸辯手。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助理教授李孔智認為,“辯”是中華文化精髓的一種體現,辯論賽既是在弘揚中華文化,又讓兩岸學子在“辯”中相識相知,在“辯”中提升自己。

          曾參加過辯論賽的臺灣辯手陳思淵,如今已走上了與“辯”有關的工作崗位,擔任臺灣先勢行銷傳播集團政策溝通中心總監。此次,他作為評委觀摩了整場比賽。“辯論要建立在思考的基礎上,勤思樂辯有助于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在陳思淵看來,兩岸大學生互補性強,大陸同學具有較好的抽象思維能力,而臺灣同學善于實踐操作、案例分析,雙方各有所長,可以彼此借鑒共同提高。

          對此,大陸評委、廣東工業大學副教授張少慧深表贊同。她說,辯論的過程就是溝通與交流的過程,兩岸學子雖然有不同的風格,但是這種差異性促進了腦力激蕩,有助于取長補短。相信通過辯論賽,兩岸大學生的思辨能力會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