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文獻跨海來 兩岸專家學者打造“海絲文獻館”
2018-06-07 10:53:52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6月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 翁宇民 李瓊)帶著一批書作飛越海峽來到福州,臺灣學者林鈺祥成為首批為“海絲文獻館”捐書的兩岸學者之一。這個為“智庫”提供“資料庫”的海絲文獻館,昨日在兩岸專家學者的合力捐贈與策劃下展現雛形:這是一個收集、整理海絲相關文獻的專業平臺,將為海絲研究提供學術服務,也為海絲沿線國家交流合作提供服務。
海絲文獻館位于中科睿谷絲路國家主題會館區,之所以形容它是為“智庫”開設的“資料庫”,是因為它與新絲路城市發展研究院同日揭牌,同樣由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同發起創立,誕生于兩岸許多學者共同的學術研究愿望。據介紹,它將建成專門收藏海絲沿線國家及地區相關圖書文獻的民辦非營利性圖書館,圖書主要由社會各界熱心人士捐贈,今后將無償為公眾提供海絲沿線國家及地區的文化、科技、經濟、旅游等方面的知識。
首批海絲文獻由來自中國社科院、廈門大學、臺灣宜蘭大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的專家學者捐出,部分書籍由捐贈者親著。專家學者們還集思廣益,進一步探討了海絲文獻館的目標及方向。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王鍵介紹,創立海絲文獻館,是把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搶先做了,因為許多文獻資料如果沒有收集保存,將會很快遺失。匯集資料文獻是第一要務,不僅要收集當代兩岸學者的相關研究,還要收錄海內外的文獻。
臺灣學者林鈺祥表示,這個文獻館的成立對于歷史記錄的保存及研究很有幫助,臺灣學者樂見它的成立。但是,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希望平臺成立后,有更多人投入相關研究。
臺灣宜蘭大學教授博雅教育中心主任、教授陳復表示,希望海絲文獻館能夠促成兩岸的相關學術交流,讓新絲路文獻館也成為“新思路”文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