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自貿片區:為臺企臺青“開門”“引路”
2018-05-17 10:41:25來源:福建日報
佳格葵花籽油(廈門)項目的自動化生產線。該項目是廈門自貿片區首個受益于負面清單的臺資項目。(資料圖片)本報記者 施辰靜 攝
徐堅銘是臺灣屏東人,2005年起任職于臺灣雄獅旅行社,負責市場營銷工作。一年多前,她被派到廈門,擔任雄獅(福建)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經理。
雄獅(福建)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是首家在廈門自貿片區注冊的臺資旅行社,也是受惠于福建自貿試驗區旅游業開放的首批臺資旅行社之一。在徐堅銘看來,廈門自貿片區自掛牌以來推出的一系列對臺先行先試措施,為臺企臺青“開門”“引路”,最終也必將惠及兩岸。
放寬準入,“開門”
雄獅旅行社在臺灣擁有30年的經驗和良好口碑。作為島內旅行業公認的“第一”,雄獅2007年起就布局大陸,陸續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設立辦事處。
福建自貿試驗區成立之后,雄獅(福建)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為廈門自貿片區首家臺資旅行社,取得了經營大陸入境游、福建居民赴臺團隊游等業務資質。
“拿到赴臺游資質對我們而言非常寶貴難得。”徐堅銘說,一個1000人的旅游團,在臺灣是超級大團,在人口基數大、消費需求旺盛的大陸卻稀松平常,這其中蘊含的商機不言而喻。
不過,信心滿滿的雄獅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一方面,大陸赴臺旅游因兩岸關系變化趨冷;另一方面,兩岸市場需求有差異。“雄獅品牌以臺式服務見長,但產品定價也相對較高。”徐堅銘說,大陸同業的節奏則很快,往往會因周期太長取消合作。此外,游客對高價高質也有一個接受的過程。
經過一段適應期,雄獅逐漸找準了市場定位。徐堅銘認為,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制旅游產品,是大陸居民赴臺游的發展趨勢。“我們推廣定制旅游產品,借由雄獅在臺灣的資源,設計深度游內容,不少新客戶體驗后都覺得與過去有所不同。”她說,隨著認可度的提升,客戶從初期的以富邦、冠捷等臺企為主,不斷拓展到大陸企業。
對于徐堅銘來說,企業落戶福建自貿試驗區不僅有政策扶持,還開闊了視野。“我們立足廈門,積極融入自貿區,把握‘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促進全產業鏈發展,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她說。
自2015年4月廈門自貿片區掛牌成立以來,市場準入不斷放寬,對臺合作領域進一步擴大。除了臺資旅行社之外,大陸首家臺資海員外派機構——廈門臺塑興公司、大陸首家臺資人力資源機構——沛亞人力、臺資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臺灣大陸通商專業事務所等也先后在此落戶。廈門自貿片區還率先建立跨海峽人民幣代理清算群,清算總量約占大陸同業的1/10。
據統計,自掛牌起至今年4月份,廈門自貿片區累計新增臺資企業1113家、注冊資本189.07億元。此外,還有21戶臺灣自然人個體工商戶在片區內注冊,57名臺灣同胞取得大陸導游資格。廈門自貿片區為550多名臺籍醫師辦理在廈短期行醫注冊審批服務。
創新服務,“引路”
事實上,廈門自貿片區不僅“開門”,放寬市場準入,還針對臺企臺青的需求做好附屬專業服務,為其發展“引路”。曾信軒就是受益者之一。
今年42歲的曾信軒2007年登“鷺”時,身份是一家臺資企業的臺干。三年后,他被派往蘇州、合肥、武漢等地,協助新公司建置信息系統與人員培訓。“大陸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市場前景廣闊。”曾信軒說,臺企業務則比較單一,競爭力變弱,產業萎縮,他也因此產生了創業的念頭。
兩年前,受廈門自貿片區政策吸引,曾信軒正式入駐位于海滄園區的兩岸青創基地,創辦了跨岸信息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專注于軟件開發和企業增值服務。“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大多以文創設計和貿易為主,像我這樣的是少數。”他說。
在曾信軒看來,跨岸信息快速成長,這不僅因為自己在大陸十多年的歷練,更重要的是自貿片區對臺青創客的扶持。“我申請了青創基地開辦補貼,60萬元去年7月就實打實地進了公司賬戶。”他說,企業初創,資金對企業的發展影響很大。
受益的臺灣創客不僅僅是曾信軒。兩岸青創基地于2015年6月揭牌成立,是大陸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海關監管區域內、服務兩岸青年的創業基地。同年10月,升格為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基地負責人曲艦艇說,根據扶持辦法,對臺灣青年創業者除開辦補助外,還提供住房補貼、租金補貼、貸款擔保補貼等支持。
2016年,同樣位于廈門自貿片區內的云創智谷也升格為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
截至今年4月底,入駐2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的臺灣企業、團隊有190多個、臺灣創客近300人。(福建日報記者 潘抒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