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深度融合發展不停步
2018-01-04 11:00:21來源:福建日報
2017年是兩岸開啟交流30周年,也是福建對臺工作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的一年。在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指導思想、重要理念指引下,福建堅決貫徹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充分發揮對臺獨特優勢,用好對臺先行先試平臺,持續推進閩臺各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開放先行
以福建自貿試驗區設立兩周年為契機,積極推進新一輪對臺開放,推動兩岸貨物、服務、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動更加便利。廈門“一區三中心”綜合配套改革領域拓寬,福州新區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功能增強,對臺開放“試驗田”“排頭兵”效應不斷釋放。推動新增5類輕工業商品進入平潭對臺小額貿易市場,對120多種臺灣商品采用“源頭管理、口岸驗放”快速通關模式,實施無紙化報檢、檢驗檢疫一體化、審單放行等便利化措施,深化平潭綜合實驗區“一島兩標”探索試驗。
率先出臺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來閩就業創業若干措施,堅持社會化、市場化、機制化方向,探索以就業為重點、實習帶動就業、就業促進創業的路徑,設立一批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體驗式交流中心,青創聚集示范效應初顯,讓臺灣青年“拼在福建、家在福建、樂在福建”。
合作共贏
作為臺商回大陸投資的最早地區,福建已成為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之一。堅持一手抓大項目,一手抓產業鏈,推動與臺灣大企業、工商團體建立對接機制,閩臺經濟合作呈現“三趨勢、兩特色”,即向大產業、大市場、大城市集中發展的趨勢,選資與引智并重的趨勢,產業多形式多層次多樣化融合發展的趨勢,以及區域產業布局特色、增資擴股特色。深入實施閩臺產業對接計劃,深化與兩岸企業家峰會對接,加強與臺工商社團的商談,開展臺企轉型升級幫扶行動。加快推進廈門聯芯集成電路、泉州晉華存儲器、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莆田華佳彩高新技術面板等重大臺資、兩岸合資合作項目,精密機械、現代服務等產業合作取得新成效。
閩臺農業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對臺農業合作保持大陸領先地位,農業臺資項目數和利用臺資額持續位居大陸第一位,臺灣農民創業園持續領先,在國臺辦、農業部組織的臺創園發展建設情況第三方評價中包攬前五名。
推動閩臺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金圓統一證券獲臺灣當局金融事務主管部門核準。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福建分公司與臺新銀行簽訂合作協議。
交流傳情
福建是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2017年,我省設立首批省級閩臺交流基地、基層對臺交流示范點,新獲批2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數量位居大陸首位。第九屆海峽論壇成功舉辦。福建向金門供水項目大陸段工程已經建成。平潭兩岸快件中心啟動運營。
湄洲祖廟媽祖神像時隔20年再次赴臺巡游,郭臺銘等臺灣知名人士迎接護駕,島內500多萬信眾參加朝拜。2017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第九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游節舉行。組織南平鄭成功神像赴臺巡境。閩臺合編語文教材《高中國文》在臺灣正式出版,并在臺北、臺中多所高中使用。邀請未到過大陸的臺灣同胞來閩參訪,培育形成一批鄉鎮村里對接示范點、臺灣青年體驗式交流中心,設立6家福建省對臺交流基地,祖地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播弘揚。
在福州、廈門率先實現赴臺旅游簽注自助辦理立等可取;福州市公安局將一次有效往來臺灣通行證制作權限下放至馬尾、連江縣級公安機關。積極培育“小三通”旅游客源,泉金航線每天往返航班由4個增加為5個,廈金航線試行周末和節假日加班。加密閩臺空中直航航班,泉臺空中航線由每周3個往返航班增加為6個。臺灣遠東航空入駐福州機場,開通福州到臺北、高雄航線。兩岸往來通道更加便捷,閩臺同胞心靈距離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