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峽兩岸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行
2017-09-20 10:48:15來源:福州日報
近年來,我市榕臺交流取得豐碩成果,市婦聯發揮優勢連續承辦了兩屆海峽兩岸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前兩屆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由中國家庭教育學會與省婦聯共同主辦的2017年海峽兩岸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繼續選擇在福州舉行。昨日,兩岸家庭教育專家以主論壇和分論壇的形式暢談家教理念,許多觀念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2017年海峽兩岸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榕舉行。
于丹
黃迺毓
叢中笑
2017年海峽兩岸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榕舉行
于丹黃迺毓等兩岸文化“大咖”作精彩演講
傳承家庭美德、弘揚中華文化、深化閩臺合作、共建幸福家園,秉持“閩臺一家親”理念,兩岸家教專家為來賓們獻上了一場豐盛的家教知識盛宴,來賓們“穿梭”于一個個古今中外家庭教育動人故事中,收獲頗多。
于丹:家庭里不能沒有規矩和信仰
《說文解字》《弟子規》《曾國藩家書》《林則徐家訓》《少年中國說》……于丹分享的家教理念既富含學者的睿智,又充滿普通人家的煙火氣息。于丹認為:家庭里不能沒有規矩和信仰。
于丹對福建人尊崇家訓的做法極為肯定。“福建鄉親敢闖敢拼,他們扛著家訓匾額漂洋過海,無論身處何地,祖先留下的家訓都是他們的規矩和信仰。而有規矩和信仰的家庭,一定是有希望的。”
“從小家庭制度興盛以來,大家族式的家風傳承大為削弱。”她認為,當今重建中國家教與門風,提倡家庭教育,彌補家教缺失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家庭教育的起點并不高,每個家庭都可以做到。我們說父母要當孩子的老師,并不是說這個家必須是書香世家。一家人其樂融融相處,一起回家吃飯,家人集體閱讀,孩子出門回家都告訴家長,每天陪長輩聊天等等,把這些事情用一種儀式感的方式固定下來,就是規矩。”
黃迺毓:學習讓家人更相愛
來自臺灣的家庭教育專家黃迺毓用一幅幅生動的漫畫,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融入故事中。她強調,為了讓家人更相愛,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孩子小時候對什么都好奇,總愛問為什么,在這個階段家長們努力學習,跟上孩子求知的步伐。但是孩子長大,跟家長沒共同語言了,家長很苦惱。我建議,不論孩子多大年紀,父母都必須不停地學習。”她說,因為愛,我們學習,學習讓我們更相愛,我們學習是為了用對教育方法,為了走進孩子的內心,為了跟他們分享人生的美好。“學習不是怕輸,而是出于愛,這樣就變被動為主動,會很快樂。”她提倡每個家庭都要成為學習型家庭,全家人共學、互學。
叢中笑:家庭教育以德為先
作為中國兒童中心黨委書記、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兒童教育專家,叢中笑常年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她認為家庭教育有別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應以德為先。
叢教授說,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僅是讓孩子好好讀書,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怎么做人,培養孩子優秀的品格和道德。“一講到德育,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種空洞的論調,無從下手,其實不然。”叢教授說,兒童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感染孩子。“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同時教孩子如何尊老愛幼,如何愛國愛家,如何講文明懂禮貌,如何愛勞動,這些很具體的東西都是德育。”
邱孝感:現代家風必須與時俱進
邱孝感是福建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省關工委家庭教育報告團副團長。他認為家風家訓必須與時俱進,現代家風要把握“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善念”,兩個基本點是“靜心與勤體”。
“福建精神之一是樂善好施。林則徐傳世家訓‘十無益’格言的第一條也講到‘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他說,現代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發現,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得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談到“靜心與勤體”時,邱孝感認為,“靜心”是養成自我對話的習慣,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追求慎獨的境界。而“勤體”不僅指勤勞,還包括勤奮讀書、勤快做事、勤儉持家、勤于助人、勤懇謀劃。在這些方面,家長有責任成為榜樣。
陳宜安:加快家庭教育立法
陳宜安是生活成長在大陸的臺胞,也是省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她認為重建家庭教育,不僅需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家風、家訓與家教,還要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今年1月的省人代會上,我提出了關于制定《福建省家庭教育條例》的議案,論述了立法必要性。”她說,目前在臺灣地區以及重慶、貴州已實現了家庭教育立法。“我省終身教育、老年教育、職業教育都有法規,在地方教育立法方面已頗具成果,具備了家庭教育立法的良好條件。”陳宜居認為,在家庭教育立法上,要確立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和社會地位,確定家庭教育內涵,建立和強化政府及全社會對家庭教育的支持和保障機制。“期待我省有這樣一部法規,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何福田:實踐家庭教育“三部曲”
何福田是臺灣政治大學教育學哲學博士、臺灣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董事、原臺灣屏東師范學院校長,他認為要實踐家庭教育“三部曲”:愛他、教他、讓他做。
“很多家長缺乏家庭教育一般常識,缺乏對孩子的了解與尊重,總認為為孩子做得太多,總認為言教重于身教,誤以為孩子的學習成績可以掩蓋一切。這些都是家教必須正視的問題。”何福田認為,培育優良家風,家長當務之急要做到三件事:參與定期研修優良家風的研討會,不斷充電提升自己的家教水平;要求孩子先德行,后知能,有道德會做人比會讀書有知識更為重要;實踐教育“三部曲”,即愛他、教他、讓他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教會孩子生活技能,并且讓他自己動手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