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五屆海峽青年節

        第五屆海峽兩岸文學筆會在榕舉辦 福州將開設榕臺小說沙龍

        2017-05-22 12:03:59來源: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5月20日訊(記者 邱陵)“兩岸文學一脈相承,我們有幸參與到寫作者的行列,自然應當竭盡全力,把作品分享給子孫后代,幫助他們留住鄉愁。”20日,來榕參加第五屆海峽兩岸文學筆會的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如是說。

          當天,由福州市作協、廈門市作協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文學筆會(福州分會場)在海峽民間藝術館舉辦。兩岸40多位作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傳統文化在兩岸”。

          座談會前,福州市作家協會主席鐘兆云、秘書長孟豐敏熱情地帶領兩岸作家參觀游覽林覺民故居、甘國寶故居和林則徐紀念館等地,向客人們介紹了福州的厚重歷史與悠久燦爛的文化,讓他們加深了對閩都文化的了解。

          據了解,海峽兩岸文學筆會創辦于2013年,是兩岸作家分享文學創作的平臺,每年舉辦一屆,迄今已經舉辦了五年。今年,主辦方先后在廈門、福州、寧德開展活動,兩岸文學界在筆會期間相互學習、共同交流。

          “文化,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對生活的記錄。”張曉風認為,“文”通“紋”,是一種記號,人類總是在不斷地犯錯,又不斷地創造,而這些錯誤和經驗交織成歷史,閱讀歷史讓我們知道哪些要繼承,哪些要改進,世界都如此。今年76歲的張曉風喜歡樟樹的清香,那是她童年的記憶,“寫作,某種意義上也是懷念,知道了我們從哪里來,才知道未來往哪里走。”

          鐘兆云表示,兩岸作家有著不同的角度和思考,文學交流對于弘揚兩岸傳統文化很有意義。“兩岸作家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希望能共同尋找文學在當今社會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福州作家群體不斷涌現出優秀作品。比如,鐘兆云的《我的國籍我的血》是一部有關國家命運的長篇小說,以臺灣同胞抗日隊伍“臺灣義勇隊”和“臺灣少年團”主要人物為原型,再現了70多年前臺灣同胞投身抗日、血薦軒轅、光復臺灣的可歌可泣的歷史場景。此外,管柏華的小說《香飄萬里路》、林朝暉的小說《飛翔的白鴿》、孟豐敏的福州文化散文集《流翠煙臺山》、李玉平的小說《潮起潮落》,蕭鼎的網絡小說《誅仙》,以及南帆、傅翔等人的文學評論都有較大的影響。

          據了解,福州市作協下一步將推動建立福州出版社,重點扶持福州作家和反映閩都文化的作品,推動福州文學走出去;開設榕臺小說沙龍,遴選相對固定的場所,以此加強與臺灣作家的交流;建立福州文學院,確立簽約作家制度,并扶持品牌作家工作室和相關衍生產業,進一步增強福州對文學工作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