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兩岸交流 >> 交流交往

        閩臺藝術家福州共唱南音

        2022-06-27 17:17:2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閩臺藝術家福州共唱南音

          臺籍福建省級“非遺”南音代表性傳承人林素梅(左一)、卓圣翔(左二)、羅純禎(左四)在臺上演出。 中新社記者 呂 明攝

          卓圣翔、林素梅、羅純禎,三位來自臺灣的南音名家日前現身位于福建福州的閩臺藝術家南音音樂會,和詩以歌,弦歌共話。

          南音也稱“弦管”,用閩南方言演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當天的音樂會通過“和詩以歌”的形式,以中華詩詞為基礎,結合南音特有的唱腔,通過創新創作,將唐風宋骨的古韻表現得淋漓盡致,形成新穎獨特的藝術形式,同時加入古琴、洞簫等具有民族精神、審美情趣和傳統藝術特征的器樂演奏。

          一曲李白的《將進酒》,用琵琶比擬鑼鼓奏鳴,全曲淋漓酣暢,氣勢奔放。卓圣翔擔綱這首曲子的作曲。他說,南音據曲牌而作,在這曲中也有新意,輪唱合唱音調高亢,一氣呵成。“李白是兩岸共同的文化標簽,在兩岸年輕人中一定有共鳴。”

          福建古箏名家鄭倩云領銜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箏樂團,演奏取材自傳統樂曲《滿江紅》的《臨江遺恨》,古箏錚錚作響,宛如萬馬奔騰,戰鼓雷鳴。南音四大名曲之《百鳥歸巢》壓軸,卓圣翔彈奏琵琶,林素梅輕撫洞簫,羅純禎奏響拍板,模擬出百鳥爭鳴,一時喧鬧繁華無兩。

          “我們特地以樂言志,百鳥歸巢代表游子思鄉,對海外游子來說,這是永恒的主題。”出生在馬來西亞、成長于臺灣的林素梅說,南音是傳統鄉音,“詩詞對年輕一代也很有意義”。

          作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福建在大陸先行先試,率先支持臺胞申報“非遺”傳承人,目前共評出來自臺灣的“非遺”傳承人7名。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肖長培在活動致辭中表示,接下來將繼續面向臺胞開展“非遺”傳承人評選活動,并擴大評審范圍,促進福建“非遺”項目在臺灣的傳承與發展,進一步深化閩臺文旅交流。

          此次活動由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與“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基地”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共同舉辦。作為臺籍福建省級“非遺”南音代表性傳承人,卓圣翔等三位臺灣名家與廈門市南樂團和泉州市南音傳承中心、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箏樂團聯袂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