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交流交往

        福建福清:農場里的“閩臺合伙人”

        2021-08-18 16:48:40來源:福建日報

          初秋時節,果香四溢,在福清市一都鎮東山村的果林里穿行,臺灣神秘果、檸檬、葡萄、芭樂、桑葚等水果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福建福清:農場里的“閩臺合伙人”

          圖為林和星(左一)和他的工作伙伴查看葡萄生長情況

          “這葡萄可甜了,不愁賣,連小鳥都搶著吃?!睆呐锛苷乱淮_灣陽光玫瑰葡萄,林和星笑著說,“今年葡萄產量可達5萬多斤,預計收入五六十萬元?!?/p>

          林和星撥通微信視頻,將好消息告訴因新冠疫情尚在臺灣的合伙人莊炳耀:“炳耀兄,今年會是個豐收年??!”“太好了!等疫情穩定些,我爭取早點回來?!币蜣r結緣的二人,2018年在東山村合資創辦一都融臺園,推廣種植臺灣高優水果,開啟“閩臺合伙人”的創業故事。

          “葡萄大王”登陸

          這對合伙人的緣分,最早可追溯到20多年前。

          莊炳耀是臺灣彰化人,曾獲得“臺灣十大杰出青年農民”稱號,是島內公認的“葡萄大王”。那時的他,葡萄種植技術赫赫有名,并未想過到大陸發展,直到愛國僑領林文鏡主動找上了門。當時,林文鏡在福清投資創辦了洪寬海峽農業實驗場,擬引進臺灣高優水果種苗進行培育,帶動當地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林文鏡的“三顧茅廬”,加上大陸廣闊的發展前景,終于打動了莊炳耀?!芭_灣有許多優良農業品種和先進的種植技術,而大陸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廣闊的市場,兩岸攜手合作走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必定雙贏?!弊源?,莊炳耀有了更大舞臺。

          1999年,莊炳耀剛來福清時,當地還只有枇杷、龍眼等幾種水果。后來,經過考察,他陸續從臺灣引種芭樂、蜜雪梨、火龍果、蓮霧等名優水果品種。在他的帶動下,如今芭樂和火龍果已發展成福清的當家水果。

          彼時,林和星在福清洪寬工業園所在地溪頭村任黨支部書記,在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他和莊炳耀結下了不解之緣?!氨珓諏嵞芨?,像一粒種子把自己扎進這片土地。”

          時光一晃就是20年。本可以功成身退的莊炳耀,感覺已經離不開福清,“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于是,2018年,他拉上老伙計林和星繼續在福建追夢。這便有了東山村的融臺園。

          東關寨下“新農民”

          融臺園對面山腰,有一座古堡“東關寨”。農閑時經常到此的莊炳耀自詡“東關寨下新農民”。

        福建福清:農場里的“閩臺合伙人”

        圖為旅客品嘗農場水果

          從老農到“新農民”的思維轉變,源于莊炳耀懂得與時俱進。2018年,大陸出臺“31條措施”,支持臺胞臺企享受同等待遇;隨后福建出臺“66條實施意見”,鼓勵臺農臺企創新發展。

          “換個思路天地寬,有了好政策,老農迎來‘第二春’!”受政策鼓勵,莊炳耀與林和星甩開膀子加油干,“我們想一起做一個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升級版,既是高優水果的實驗場、高優農業的孵化器,又是將觀光與采摘融為一體的休閑農場樣板?!?/p>

          從土地流轉到土壤改良,兩人一起在荒灘上清理鵝卵石,平整土地,安裝滴灌系統,不停試種臺灣水果。同時,建起一支以臺灣農業博士為核心的專家團隊。

          如今,一都融臺園完成一期土地開發320畝,主要種植臺灣高優水果、打造景觀作物。截至目前,已成功引種15類50多種臺灣水果,果樹5萬余株,包括芭樂、葡萄、檸檬、蓮霧等。

          除了開墾果園,莊炳耀還當老師開辦培訓班,向周邊農民傳授臺灣的農業先進技術。幾年來,當地已有上萬農戶從莊炳耀那里學會了臺灣水果種植技術,帶有福清“標簽”的臺灣水果更是暢銷大陸。對于這位致富帶路人,果農們親切地稱他“莊老師”。

          “我們計劃開發1700畝,眼下正在推進農產品加工項目,先把枇杷膏、果汁等做起來,這樣水果的附加值可以翻好幾番?!绷趾托歉嬖V記者,斥資百萬元購買的設備將在近期進行安裝調試。

          農業項目周期長、見效慢,但二人并不擔心,因為政策紅利讓他們信心滿滿,篤定“大有奔頭”。自融臺園成立以來,除用電優惠、基礎設施扶持之外,園區累計享受各類補貼近200萬元,大大減輕了經營壓力。

        福建福清:農場里的“閩臺合伙人”

          圖為旅客品嘗農場水果

          未來更上一層樓

          今年大陸出臺“農林22條”,為臺胞臺企參與農業高質量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提供同等待遇。林和星掰起手指,和記者算起“及時雨”帶來的好處:比如,政策允許在農地上配建生產管理用房、晾曬設施等,讓他們更愿意追加投資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再如,政策鼓勵臺企發展鄉村特色農業、休閑旅游,參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讓融臺園的定位更清晰了,未來朝“三產融合農場”方向發展。

          發展休閑旅游,莊炳耀早有盤算。在他看來,一期300多畝的規??雌饋聿恍?,但按品種一分的話,每一樣都不算多。更不要說,若開放休閑觀光,規模根本不夠。經過這么多年耕耘,很多技術已經落地,現在他想做的就是讓更先進的理念在此生根,那就是“以臺灣高優水果種植為核心、水果初加工銷售為輔助、休閑觀光體驗為先導的三產融合產業鏈”。

          愿景清晰了,兩人說干就干,已擬定新藍圖:二期土地開發150畝,用于發展大棚水果種植,建設游樂場所,最快年內完工;三期土地開發100多畝,建設現代農業設施附屬配套;四期開發600畝,其中枇杷和臍橙采摘園各300畝;五期開發600畝,其中觀光梅花園和櫻花園各300畝。

          山風掠過田野,果實搖曳起舞,在生機盎然的融臺園里,這對“閩臺合伙人”的故事將繼續精彩上演……(記者 劉深魁 實習生 張雨楠)